多名网友收到“枪决通知”短信,平安北京官博:就这?无语死了!
近日,枪决通知多名网友收到“强制枪毙”诈骗短信,多名短信在网上引发热议。网友无语

5月25日,“平安北京”官博发微博回应此事,平安表示:“就这,北京能说点什么?官博无语死了……真的无语死了……”



只见晒出的诈骗短信截图写着:“ 因您信货诈骗,缺席出庭,网友无语已通过‘天网’定位具体位置现已通知当地执法部门和司法人员(魏军,收到死王琳,平安郭文祯)携带枪支带队,北京执行上门强制枪毙,官博详情抖音搜索《执行风暴》或关注‘中国法院网’”了解详情,枪决通知14点前自行app结清全部欠款可撤销执行。”
“平安北京”官博还配图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的截图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,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重的,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:
(一)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;
(二)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;
(三)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,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;
(四)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、侮辱、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;
(五)多次发送淫秽、侮辱、恐吓或者其他信息,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;
(六)偷窥、偷拍、窃听、散布他人隐私的。
网友辣评:上门枪决,服务到位
有网友发现
怎么还写出了“信货”,不是信贷吗?
于是有网友猜测
可能写“信贷”会被标记为诈骗信息
所以故意打错
也可能是故意留下破绽
筛选掉细心的人
比如……
诈骗短信里的“菜乌裹裹”“菜茑驿站”


也有网友分析
这种短信
应该是网贷催收公司
对不还款联系人的套路信息
有网友提醒
虽然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短信很离谱很搞笑
但这些短信恰恰是瞄准了目标人群
有人会上当受骗

不要轻视那些似乎“一眼假”的诈骗套路
面对诈骗,提高警惕!
南方网综合@平安北京、极目新闻、南方+、九派新闻、网友评论等
(责任编辑:时尚)
-
中新社武汉11月7日电 (记者 马芙蓉)第十一届“金飞燕”海峡两岸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嘉年华暨创作盲盒行动开营仪式7日在武汉举行,两岸60余名青年以抽盲盒形式分成三队,围绕文化味、烟火气、科技感三条主线,
...[详细]
-
中新网帕拉贝伦11月5日电 日前,巴西帕拉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为助力202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(COP30)举办的警务中文基础培训班结业仪式在帕拉州军警部队礼堂举行。帕拉州军警中文培训班结业典礼现场。巴西
...[详细]
-
11月9日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将在广州举行。开幕式及赛事举办期间,广州地铁将从运输组织和客运服务等方面采取专项措施。今年以来,广州已顺利开通地铁十号线、十二号线东段和西段、十三号线二期鱼珠至天河
...[详细]
-
中新网太原11月7日电 题:无声处花开 听障舞者脚尖“听”见世界中新网记者 杨静灯光亮起,17个听障女孩在舞台上翩翩起舞。她们听不见掌声,却看得懂喝彩;听不见音乐,却能将手语指挥的手势,转化为翩翩舞步
...[详细]
-
中新网北京11月6日电 (记者 高凯)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、四川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电视剧《灼灼韶华》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。《灼灼韶华》改编自石头与水热销小说《野心家》,以女性视角切入,多维度展现了民国时
...[详细]
-
中新社武汉11月7日电 (记者 马芙蓉)第十一届“金飞燕”海峡两岸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嘉年华暨创作盲盒行动开营仪式7日在武汉举行,两岸60余名青年以抽盲盒形式分成三队,围绕文化味、烟火气、科技感三条主线,
...[详细]
-
陈艾森、朱子锋晋级男子双人10米台决赛,广东队包揽预赛三四名
11月7日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男子双人10米跳台项目在广东省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举行。广东队由陈艾森领衔出战,共派出陈艾森/朱子锋、黄建杰/聂钧两组选手参赛。陕西组合白钰鸣/杨昊以总分460.68分的优
...[详细]
-
中新网11月7日电 综合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、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等外媒报道,当地时间11月6日,特斯拉股东批准了其首席执行官(CEO)埃隆·马斯克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。资料图:马斯克。报道称,
...[详细]
-
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(记者 上官云)近日,一轮“超级月亮”在天空惊艳亮相,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拍摄的月亮。如今在社交媒体上,关于“超级月亮”的讨论并不鲜见,“超级月亮”是如何形成的?与月亮有关的精
...[详细]
-
本报记者 李华林A股市场正下起“红包雨”。截至10月31日,全市场共1033家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、半年度、三季度现金分红预案,较上年同期增加141家,其中38家公司进行多次分红。全市场现金分红总额73
...[详细]

特朗普:加州重划选区是“巨大骗局”
述评:文化遗产,究竟有啥用?
两岸青年合作共创短视频 互学互鉴促交流
委内瑞拉获强援,俄制武器挑起防空大梁
学者对谈如何理解国史书写的“温情与敬意”